| 放射科设备 |
| 超声科设备 |
| 手术室设备 |
| 检验科设备 |
| 实验室设备 |
| 理疗科设备 |
| 急救室设备 |
| 儿科设备 |
| 眼科设备 |
| 牙科设备 |
| 妇科男科设备 |
| 灭菌消毒设备 |
| 医用教学模型 |
| 美容仪器设备 |
| 家庭保健器具 |
| CR病床 推车 柜 |
| ABS病床轮椅 |
| 医用耗材 |
新闻中心
医疗器械质量手册建立难点解析
医疗器械质量手册的建立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和基石,它不仅是满足法规要求的声明,更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宪法”。在实际建立过程中,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会遇到诸多难点。
01核心难点解析
难点一:法规与标准的理解与转化
法规庞杂且动态变化: 需要同时满足中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NMPA的《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其附录,还可能涉及欧盟MDR/IVDR、美国FDA 21 CFR Part 820等。这些法规标准更新频繁,要求企业持续跟进。
语言晦涩难懂: 法规标准用语严谨、抽象,如“基于风险的方法”、“过程方法”、“建立可测量的目标”等,如何将这些原则性要求转化为企业内部可理解、可执行的具体条款,极具挑战性。
标准差异与融合: 如果产品面向多个市场,需要将ISO 13485、GMP、MDR等不同体系的要求进行整合,避免手册中出现矛盾或重复,形成一套统一、高效的管理体系。
解析: 质量手册不是法规的简单摘抄,而是企业如何结合自身产品特点和组织架构,将法规要求“翻译”成内部管理承诺和框架的过程。难点二:脱离实际,“两层皮”现象
照搬模板: 直接从网上或咨询公司获取模板,未经消化吸收就套用,导致手册描述的过程与实际业务流程完全脱节。例如,手册里写了复杂的设计控制流程,但实际研发中却随意跳过评审阶段。
职责权限空泛: 手册中规定了各部门的职责,但描述模糊,如“质量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维护”,缺乏具体的权力和相互关系界定,导致出现问题后互相推诿。
无法指导操作: 手册过于宏观,缺乏与二级、三级文件(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表单)的有效衔接,员工不知道具体该如何执行。
解析: 质量手册必须源于实际、高于实际、指导实际。它应该是对企业现有优秀实践的总结和标准化,同时对薄弱环节进行规范和提升。难点三:风险管理思维的贯穿
理解片面: 认为风险管理只是设计开发阶段的事情,或者仅仅是出一份风险管理报告。未能将风险思维融入所有过程,如采购、生产、售后服务、供应商管理等。
手册中体现不足: 在手册中可能只提到了“建立风险管理过程”,但没有明确要求在各个关键过程(如设计变更、不合格品控制、纠正预防措施)中如何应用风险评估和控制的方法。
流于形式: 为了应付审核而做风险分析,记录了一大堆假设的风险,但未与实际生产、投诉、不良事件数据相关联,无法真正指导风险决策。
解析: 质量手册应确立“将风险管理作为一项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基本要求”这一原则,并指明在各个主要过程中落实风险管理的接口和责任。难点四:范围与适用性的精准界定界定不清会导致体系范围失控或存在管理盲区。
组织和产品范围: 对于集团性公司、多场所生产、委托生产/灭菌等情况,手册中必须清晰界定体系覆盖的法人实体、地址、产品和过程。
删减的合理性: ISO 13485允许对不适用的条款进行删减,但必须说明理由。企业常常无法准确判断哪些要求可以删减,或者删减理由不充分,导致审核时被挑战。例如,一个仅从事分销的企业,删减“设计和开发”条款是合理的。
过程接口: 对于外包过程(如灭菌、关键元器件加工、运输),手册中需要明确这些过程如何被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所控制和监督。
解析: 清晰的范围是体系有效运行的前提。手册中的描述必须无歧义,并能经受住监管机构和审核员的审视。难点五:管理承诺与资源保障的体现
承诺虚化: 只有“总经理承诺提供一切必要资源”之类的口号,没有具体化。如何体现承诺?例如,通过主持管理评审、审批质量目标、确保资源投入等具体活动。
资源描述不具体: 对于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等资源要求,手册中只做了原则性描述,未能与企业的实际能力建设和预算规划相关联。
质量方针和目标空洞: 质量方针是“质量第一,客户满意”,质量目标是“产品合格率100%”,这些既无法衡量,也无法体现企业特色和追求。
解析: 手册应成为最高管理者驱动质量文化的工具,通过具体、可验证的承诺和目标,将管理层的意志传递到组织的每一个层级。
02建立高质量质量手册的应对策略与建议
高层深度参与,而非仅仅审批:
1. 最高管理者必须亲自领导或深度参与手册的策划和评审,确保手册内容与公司战略一致,并承诺提供所需资源。
2. 组建跨职能团队:不要将编写工作完全丢给质量部门。应由质量部门牵头,汇集研发、生产、采购、销售、人事等各部门的负责人或骨干,共同讨论和确认流程、职责和接口,确保手册的全面性和可行性。
3.采用“过程方法”进行策划:跳出按标准条款编排的旧思路。首先识别出从客户需求到客户满意的所有关键过程(如:市场调研、设计开发、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3.编写“企业自己的”手册:可以参考模板,但必须进行“本土化”改造。语言尽量通俗化,避免完全照搬法规原文。
4.强化文件层级结构:明确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表单之间的层级关系。手册是纲领,程序文件是跨部门的流程,作业指导书是具体岗位的操作步骤。确保上下层级之间引用清晰,相互支持。
总结
建立医疗器械质量手册的难点,归根结底不在于“写”,而在于“想”和“做”。它是对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一次全面体检和规划。成功的关键在于:深刻理解法规精髓、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全面贯穿风险思维、并获得最高管理者的真诚信诺与推动。
本文由广州佳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佛山浩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联合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