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射科设备 |
| 超声科设备 |
| 手术室设备 |
| 检验科设备 |
| 实验室设备 |
| 理疗科设备 |
| 急救室设备 |
| 儿科设备 |
| 眼科设备 |
| 牙科设备 |
| 妇科男科设备 |
| 灭菌消毒设备 |
| 医用教学模型 |
| 美容仪器设备 |
| 家庭保健器具 |
| CR病床 推车 柜 |
| ABS病床轮椅 |
| 医用耗材 |
新闻中心
CNAS新规3个重要变化及监督抽查应对措施
前几天,CNAS正式发布了专项监督抽查通知,实验室的小伙伴们是否已经开始紧张筹备?面对即将到来的检查,如何稳妥过关,避免踩坑?本文结合CNAS准则要求和以往典型案例,为各类实验室奉上一份通俗易懂的备战指南。
一.抽查前:做好3项“防御工事”,从源头杜绝风险
核心要领:提前自查+新规衔接,避开前车之鉴
1、 对照“高危清单”逐项排查
能力范围精准定位:
拿出你的CNAS认可证书附件,逐页核对现有检测/校准项目。发现超范围项目立即处理:在报告上明确标注“本项目非CNAS认可”,同时在业务系统中设置“超范围预警”,从接单源头避免误用认可标识。上海某实验室就因超范围使用标识被严肃处理,教训深刻。
原始记录全面审查:
随机调取近三个月的原始记录,重点关注两点:是否保存了原始数据(如色谱图、设备打印记录),而非仅有计算结果;记录是否存在涂改、缺签名等问题。河北某实验室因记录雷同被判定数据造假,前车之鉴,务必引以为戒。
人员资质彻底清查:
制作两份关键表格:授权签字人资质对照表,确保每人持有的专业资质与认可项目完全匹配,杜绝“挂名”现象;离职人员权限注销表,保证离职24小时内系统权限清零。广州某实验室因延迟4个月注销离职人员授权而被处罚,实在冤枉。
2、新规三大“致命变化”,实验室必须警惕
变化一:突击检查成为常态,应急能力直接定生死
根据新版RL01要求,“第三方突击检查” 将成为CNAS的常规监督手段。这意味着实验室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有充足的准备时间,评审组可能随时推门而入。
致命点:没有应急方案的实验室,面对突击检查时很容易手忙脚乱,资料调取超时、人员不到位、操作演示失误,直接导致严重不符合项。
应对策略:立即制定《突击检查应急方案》,明确三类责任人:
资料专员:10分钟内能调出任何项目的“人员资质+设备校准记录+报告模板”
操作专员:持证人员随时待命,能规范演示关键设备操作
联络专员:精通新规要求,能专业对接评审组
变化二:处罚信息24小时内必须主动报告
新规11.2.2.20条明确规定,实验室收到市场监管部门处罚后,必须在24小时内通过CNAS系统提交书面报告,附处罚决定书和整改方案。
致命点:过去部分实验室存在“瞒报、迟报”现象,新规实施后,任何延迟报告都将直接升级处罚,甚至可能导致认可资格被立即暂停。
应对策略:
建立处罚信息快速报告机制
准备标准化的报告模板
确保质量负责人有权直接上报,无需多层审批
变化三:设备溯源接受“实验室间比对”但要求更严
新规虽然允许对无法按时溯源的标准器采用“实验室间比对”替代方案,但对证明材料要求极为严格。
致命点:简单的比对结果不再被认可,必须提供完整的溯源链条证明,否则视为溯源失效。
应对策略:进行实验室间比对时,务必保存三大关键材料:
比对邀请函和协议
参与实验室的资质证明
最终的比对分析报告
3、资料整理井然有序
按照四类档案盒分类整理,贴好标签,置于显眼位置:
人员类:资质证书、培训记录、授权文件(按姓名排序)
设备类:校准证书、期间核查记录、设备使用日志(按设备编号排序)
记录类:原始记录、报告存根、客户反馈(按时间排序)
体系类: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内部审核报告(按文件编号排序)
二、抽查中:掌握3个“应对要诀”,现场评审不失误
核心要领:高效配合+专业应对,细节决定成败
1、 资料调取快准稳
评审组提出查看资料时,资料专员应在5-10分钟内准确找出。例如,要调阅“宽座角尺校准记录”,直接从设备类档案盒中按编号查找,同时附上该设备的CNAS认可项目页,证明未超范围。
2、 操作演示零失误
现场操作演示必须安排持证人员进行,注意两个要点:严格遵循标准流程,不省略任何步骤;边操作边简要说明,如“现在进行样品进样,我们将保存每一针的色谱图并附在原始记录后”,充分展示操作规范性。
3、 意见应对不辩解、快记录
当评审组指出问题时,切勿辩解,而应:立即表示感谢并承诺整改;现场记录问题、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如有疑问,礼貌询问是否需要补充佐证材料。例如,当被指出“某记录缺设备使用日志”时,立即记录“3个工作日内补充,由设备管理员负责”。
三、抽查后:做好“整改闭环”,防止问题复发
核心要领:彻底整改+举一反三,变被动为主动
1、24小时内启动整改
针对评审组提出的问题,立即召开整改会议,明确“问题清单-责任人-整改措施-完成时限”。例如:
问题:某授权签字人无TOFD检测资质
整改措施:3天内安排培训,取得资质前暂停签字权限
责任人:质量负责人
完成时限:15个工作日
2、整改材料规范提交
整改完成后,向CNAS提交三类材料:整改报告(含问题描述、整改过程和佐证材料);相关记录(如培训证书、补充的设备日志);预防措施(如建立每月核查授权签字人资质的制度)。
3、全员复盘学习
将本次抽查的问题和整改过程制作成典型案例,组织全员培训,深入讲解“为什么错、怎么改、如何防”,从思想根源上杜绝违规行为。
四、总结
��新规衔接 3 个关键动作
系统信息 “大扫除”
立即更新技术 / 质量负责人、授权签字人信息,删除离职人员权限。
处罚信息 “零隐瞒”
收到市场监管部门处罚通知后,24 小时内通过 CNAS 系统提交书面报告,新规 11.2.2.20 条明确要求。
设备溯源 “双保险”
标准器无法溯源时,可通过实验室间比对替代(新规衔接要点),但需留存比对报告。
�� 现场评审应对口诀
“资料快、操作熟、态度好”:
提前按 “人员 - 设备 - 记录 - 报告” 分类整理资料;
安排持证人员演示关键操作,避免出现 “缺试验设备仍出报告” 的低级错误;
对专家意见不辩解,当场记录整改承诺(如 “3 个工作日内补充期间核查记录”)
本文由广州佳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佛山浩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联合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