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射科设备 |
| 超声科设备 |
| 手术室设备 |
| 检验科设备 |
| 实验室设备 |
| 理疗科设备 |
| 急救室设备 |
| 儿科设备 |
| 眼科设备 |
| 牙科设备 |
| 妇科男科设备 |
| 灭菌消毒设备 |
| 医用教学模型 |
| 美容仪器设备 |
| 家庭保健器具 |
| CR病床 推车 柜 |
| ABS病床轮椅 |
| 医用耗材 |
新闻中心
如何编写一份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
一、编写依据
立足法规标准和指导原则,言之有据明确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来源,确保要求“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主要参考依据如下:
1、《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
2、《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
3、《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4、《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
3、对应产品的指导原则
4、通用指导原则:比如软件、网络安全、生物学评价等
5、产品相关的标准
一份规范的技术要求应当在格式上符合审评要求 ,应结构清晰,要素齐全。产品技术要求指导原则(附: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格式)中规定了字体,字号,格式,章节,具体的内容还需参考产品自身性能研究数据和前代/同类产品等后再进行确认。
如何编写一份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
二、内容框架
1. 产品型号/规格与划分说明
产品技术要求中必须明确列出产品的所有型号和/或规格,并详细说明其划分依据。
对于同一注册单元包含多个型号或规格的情形,需逐一阐明所有型号规格间的区别,必要时可配合图示说明。若相关描述内容过多,允许以附录形式提供。
2. 性能指标
产品技术要求的性能指标应立足于成品的客观判定需求,涵盖功能性、安全性及与质量控制相关的各项指标。
制定时需参照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紧密结合产品的设计特性、预期用途和质量控制水平,且各项指标不得低于产品适用的强制性标准要求。
所有性能指标均需明确列具体技术要求,避免使用"见随附资料"等模糊表述方式,一般是研发、注册、DQE一块讨论决定哪些写入技术要求。
3. 检验方法
检验方法的制定需与各项性能指标明确对应,确保方法的可操作性与结果的可重现性。
在方法选择上,应优先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公认的检验方法,并准确标注标准编号及具体条款。
若无适用标准方法而需采用自建方法时,则应详细阐述方法原理、操作步骤、样品制备要求等关键技术要素,并在递交注册中提供完整的验证资料以证明其科学性与准确性。
对于内容复杂的检验方法,允许通过附录或图示形式进行补充说明。
4. 术语与缩写
适用时需要写清楚。
5、附录
适用时需要按要求补充。
三、技术要求的变更
产品生命周期内,技术要求可能因以下情况需要变更,必须进行规范管理:
1、产品自身变更,比如结构组成、性能指标、试验方法、关键原材料、生产工艺等发生变更。
2、适用标准、指导原则或者其他审查要求的变更,涉及技术要求条款内容和技术参数发生变化。
技术要求修改可以在变更、延续注册中一并修改,如错字或格式错误等微小变更也可选择注册证纠错程序。
四、技术要求常见发补问题
根据常见的审评发补意见,以下问题出现频率极高,请务必自查:
1、性能指标不全
遗漏了关键的安全或性能指标,例如软件类的网络安全要求、有源设备的电磁兼容要求等。
2、检测方法缺失或不当
部分指标没有写明检测方法,或方法描述不清、无法复现。
3、指标不可验证
使用“性能稳定”、“操作方便”等主观性描述,无法通过客观检测来判定。外观、尺寸等简单的指标的试验方法可以是选择目测,量具等。
4、型号规格划分不合理
未充分论证检测型号的典型性,导致审评对覆盖范围提出质疑。
5、与研究报告不一致
技术要求中的指标限值与验证报告中的数据存在矛盾。
6、格式不规范
未按指导原则的要求的内容编排,或使用了不规范的术语。
本文由广州佳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佛山浩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联合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