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射科设备 |
| 超声科设备 |
| 手术室设备 |
| 检验科设备 |
| 实验室设备 |
| 理疗科设备 |
| 急救室设备 |
| 儿科设备 |
| 眼科设备 |
| 牙科设备 |
| 妇科男科设备 |
| 灭菌消毒设备 |
| 医用教学模型 |
| 美容仪器设备 |
| 家庭保健器具 |
| CR病床 推车 柜 |
| ABS病床轮椅 |
| 医用耗材 |
新闻中心
突发,疫情防控不力,16家医疗机构被立案、处罚
来源:检验医学网综合整理惠州日报、四会市卫健局、医学界等
当前 “两热”(基孔肯雅热、登革热)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医疗机构作为防控关键环节,其规范执业至关重要。
01
广东惠州:13家医疗机构被立案处罚
近日,惠州惠城区卫健局重点检查大中专院校周边医疗机构,强化基孔肯雅热、登革热防控,共检查 84 家次。检查中发现个别医疗机构存在门诊日志登记信息不完善、消毒记录不详细等问题,当场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要求相关医疗机构立即整改。
“两热”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惠城区卫生健康局累计检查各类医疗机构2047家次,对13家未按规定承担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的医疗机构进行立案处罚。同时,对检查发现的其他违反依法执业行为立案处罚8宗,罚没金额3.8万元。
02
广东四会:3家医疗机构被立案 近日,广东省四会市卫健局、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对重点场所开展蚊媒传染病防控专项检查,依法处理多家违规单位(含医疗机构、酒店等),现通报医疗机构典型案例及防控要求,为各单位提供警示。
案例一:某全科诊所未落实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案
2025年10月1日,四会市卫生健康局执法人员依法对某全科诊所开展传染病**防控监督检查。经查,该诊所预检分诊台无医务人员在岗值守,未按规定对发热患者开展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上述行为表明该诊所未依法落实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七条第三款及《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百零四条**款**项相关规定,执法人员依法给予该诊所警告的行政处罚,并责令其立即整改。
案例二:两家医疗机构因未规范处置医疗废物受到行政处罚
❖案例2-1:某卫生站未将医疗废物按类别分置于专用包装物案
2025年9月29日,四会市卫生健康局执法人员在开展传染病**防控监督执法检查中发现,某卫生站注射室内生活垃圾桶中存放的黑色胶袋内混有使用过的棉签、输液滴管等医疗废物。该卫生站未将医疗废物按类别分置于专用包装容器,违反了医疗废物分类管理规定,此行为已触犯《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十六条**项的规定。
依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第二项规定,执法人员依法对该卫生站作出警告的行政处罚,并责令其立即改正违法行为。
❖案例2-2:某诊所未规范分置医疗废物案
2025年9月30日,四会市卫生健康局执法人员对某诊所开展传染病**防控监督检查。现场检查时发现,该诊所治疗室内生活垃圾桶中存放的黑色胶袋混装使用过的玻璃药瓶、口罩等医疗废物。该行为违反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十六条**项关于医疗废物分类存放的规定。
依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第二项的规定,执法人员依法给予该诊所警告的行政处罚,责令其立即改正违法行为,并严格按照规定将医疗废物分类存放于专用包装物内。
03
新增2257例,广东省疾控局**新通报
10月12日,据广东省疾控局通报,2025年10月5日0时至10月11日24时,全省新增报告2257例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未报告重症和死亡个案。
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传染病防控首席专家康敏指出,随着江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措施持续落实,该市**呈波动下降趋势,但仍在较高水平。当前我省仍处于蚊媒活跃期,加之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员大范围流动,基孔肯雅热**传播扩散风险持续存在,防控工作仍不能松劲。
另据广州疾控微信公众号,广东省气象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10月10日12时联合发布,预计,近日广东大部市县蚊子活跃,在户外活动时,可以涂抹含有DEET(避蚊胺)等驱蚊成分的驱蚊液。同时,也可以考虑使用驱蚊贴、蚊香和蚊香液等产品。
04
关于基孔肯雅热,这些内容检验人需要了解
在国家**新印发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中,有多项内容与我们检验人的工作密切相关,整理如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下滑动即可查看更多实验室检查
(一)一般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多正常,部分患者可见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轻度减少,新生儿感染血小板减少较常见。
2.生化检查:部分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可升高。
3.脑脊液检查:并发脑膜脑炎时脑脊液检查符合病毒性脑炎改变。
(二)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
1.核酸检测:采用实时荧光PCR或等温扩增核酸检测等方法检测血液样本中的基孔肯雅病毒核酸。
2.病毒分离:采用Vero、C6/36、BHK-21和HeLa等敏感细胞进行病毒分离。
3.血清抗体检测:采用ELISA、免疫层析等方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M和IgG抗体。IgM抗体于发病3~4天可检出,5天后阳性率增高,可持续数周至数月,因IgM抗体在潜伏期和发病早期阳性率低,阴性不能排除感染。IgG抗体于发病后第5~8天可检出,可持续数年。
(三)影像学检查。
可见关节滑膜炎、关节肿胀、关节腔积液、腱鞘炎等改变
鉴别诊断
主要与以发热、关节痛或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相关疾病鉴别,关节疼痛和僵硬持续时间长者要与其他慢性关节炎鉴别。
(一)登革热。
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的传播媒介相同,流行区域基本相同,临床表现类似,较难鉴别,且可存在合并感染的情况。登革热发热多为中高热,持续时间更长,肌肉痛、腹部症状(腹痛、腹胀、便秘等)更明显,有出血倾向,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明显,红细胞压积、ALT或AST常增高,重症较基孔肯雅热多见,可出现休克、脑病、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而基孔肯雅热多为中低热,关节疼痛明显,可为**症状,多累及远端小关节,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基本正常,重症少见。需核酸检测鉴别。在登革热流行高风险区,建议也对登革热进行检测。
(二)寨卡病毒病。
寨卡病毒病与基孔肯雅热的传播媒介相同,流行区域基本相同,临床表现类似,亦表现为中低热,可伴皮疹、头痛、关节痛、肌痛和结膜炎,孕妇感染可引起胎儿小头畸形。基孔肯雅热关节痛更明显。需核酸检测鉴别。
(三)传染性红斑。
由细小病毒B19感染引起。儿童感染可表现为持续中高热,常合并皮疹,皮疹为多形性、多部位分布,典型表现为面颊部红斑样皮疹伴有口周苍白圈,称之为“掌击脸”,也可出现受累关节部位红斑、关节痛,常见外周血红细胞下降。核酸及病毒抗体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
(四)其他。
本病还需与疟疾、其他甲病毒感染、流感、麻疹、风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风湿热、反应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相鉴别。
预防
目前我国尚无可供使用的基孔肯雅病毒疫苗。
预防主要措施包括及时清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媒密度;个人应使用蚊香、驱避剂、蚊帐等方式驱蚊、灭蚊和防蚊;前往基孔肯雅热流行区的旅行者要提高防范意识,防止在境外感染基孔肯雅热。
本文由广州佳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佛山浩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联合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