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射科设备 |
| 超声科设备 |
| 手术室设备 |
| 检验科设备 |
| 实验室设备 |
| 理疗科设备 |
| 急救室设备 |
| 儿科设备 |
| 眼科设备 |
| 牙科设备 |
| 妇科男科设备 |
| 灭菌消毒设备 |
| 医用教学模型 |
| 美容仪器设备 |
| 家庭保健器具 |
| CR病床 推车 柜 |
| ABS病床轮椅 |
| 医用耗材 |
新闻中心
男性口服避孕药迎来新突破
避孕市场一直存在性别失衡的现象。美国监管机构已批准了一系列针对女性的避孕方式,包括口服避孕药片、皮下植入剂、注射剂及宫内节育器等,针对男性的避孕方式仅有避孕套和输精管切除术。数十年来,科学家都在持续攻关这一难题,如今终于取得了重要进展。一种采用全新避孕机制的男性口服避孕药已完成首个人体试验。
今年年初,I期临床试验证实这种新的非激素类口服避孕药物在人体内具有安全性,它能可逆地阻止精子生成。这种需要口服的药物名为YCT-529(视黄酸受体α拮抗剂),可以阻断全反式视黄酸(一种维生素A代谢物)与其睾丸上的受体结合。这种方式可以阻止特定的基因表达链改变,进而抑制精子的生成过程启动。该试验中获得的安全性数据已发表于《通讯·医学》(Communications Medicine)。
虽然此次试验并未评估这种口服药物在降低精子数量方面的效果,不过其研发商YourChoice Therapeutics正在开展相关研究。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内分泌学家斯蒂芬妮·佩奇(Stephanie Page,未参与这项研究)表示:“安全性验证是其中关键的里程碑。我们确实需要更多针对男性且可逆的避孕方案。”在男性激素类避孕药的研发方面,佩奇拥有逾20年的经验。
这项小型试验纳入了16名32至59岁的健康男性,所有参与者均接受过输精管切除术。这种常规手术会切断阴囊中的输精管,阻止精子释放。研究负责人、YourChoice Therapeutics的首席科学官纳贾·曼诺韦茨(Nadja Mannowetz)表示,考虑到此前没有类似的非激素类男性避孕药进入临床,我们采取了一项额外的预防措施:试验仅纳入了已绝育的男性参与者,以此避免永久影响生育力的风险。此外,在该避孕药的首个临床试验中,我们重点评估了药物的耐受性和生物利用度(活性成分在人体内的累积水平),而非避孕效果。”
试验中的参与者分为两组:第一组先服用一次10毫克的YCT-529,两周后再服用一次30毫克的剂量,对照组则服用安慰剂;第二组则先服用90毫克,两周后服用180毫克,对照组仍服用安慰剂。所有参与者均需要空腹服药。另外,研究人员还从每组中挑选4人在一顿高脂高热量的早餐后服用30毫克的药物,以观察食物对药物耐受性的影响。
曼诺韦茨表示:“所有剂量都显示出良好且快速的生物利用度,这意味着药物不会在参与者体内快速分解。”在血液中,药物的半衰期(浓度降到一半)为2至3天。这一积极结果表明,若后续证实该药物能有效减少精子数量,每日服药一次即可。她预测若该药物最终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的批准,上市剂量可能接近试验中的高剂量(180毫克),不过最佳剂量还需要后续试验确定。
研究人员尚未发现任何与该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曼诺韦茨强调:“理论上,非激素避孕药的一个优势在于对性功能、性欲或情绪影响更小。”这项小规模试验的结果不仅关键且令人振奋,但佩奇谨慎地指出:“现在断言已摸清该药物的副作用还为时过早。所有上市药物都存在一些副作用。”
目前还有多种可逆的男性避孕方式处于临床阶段。其中进展最快的是NES/T凝胶,这是一种含有睾酮与孕激素醋酸烯诺孕酮(Nestorone)的复方制剂,它能经皮肤吸收入血,需要每日涂抹于肩膀和上臂区域。这种凝胶和YCT-529一样靶向精子的生成过程,但主要通过增加循环的睾酮和孕激素水平影响大脑,使其停止精子生产。佩奇参与了该凝胶的临床试验,她透露:“NES/T刚完成了一项规模更大、周期更长的II期临床试验,III期试验即将启动。”
类似NES/T或YCT-529的避孕药都需要连续使用或服用约3个月才能生效,因为在男性体内,精子的成熟周期约为90天。而停药大概3个月后,生育能力就能恢复。还有几种激素类日常男性避孕候选药物处于早期研发阶段。除此之外,一款名为ADAM的水凝胶植入物也进入了早期临床试验。该植入物就像是可逆的输精管切除术,能通过物理阻断输精管的方式实现避孕,取出后即可恢复生育能力。
大量研究显示,男性的避孕需求持续增长。2023年,一项覆盖美国和加拿大2000多名男性的研究发现,75%的受访者愿意尝试新型避孕方式。2019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在美国18至49岁有异性性行为、未绝育且无避孕禁忌的男性中,近50%对新型避孕法“非常感兴趣”。这些数据和佩奇的研究经验相吻合,她指出:“这些处于研发中的避孕技术将能明显提升个人以及伴侣们对性行为和生育的决策能力。”
本文由广州佳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佛山浩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联合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