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射科设备 |
| 超声科设备 |
| 手术室设备 |
| 检验科设备 |
| 实验室设备 |
| 理疗科设备 |
| 急救室设备 |
| 儿科设备 |
| 眼科设备 |
| 牙科设备 |
| 妇科男科设备 |
| 灭菌消毒设备 |
| 医用教学模型 |
| 美容仪器设备 |
| 家庭保健器具 |
| CR病床 推车 柜 |
| ABS病床轮椅 |
| 医用耗材 |
新闻中心
我国电子健康与医院信息化发展方向和建议
Time:2013-8-11 10:28:15 Author:admin
一、发展方向
众所周知,我国改革开放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实际上足以CDP翻番为目标导向,通过改革开放的综合措施,大大解放了生产力,实现了建设经济大围的目标。与此同时,诸多社会矛盾纷纷出现或突出,社会发展部门面临越来越 多新的压力,包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内,引起群众不满。对此,中央及时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均衡、和谐、和平发展,叉明确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为进一步实现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社会发展目标指明了方向。这也就为包括电子健康与医院信息化在内的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明确了未来发展方向。
(一)需求导向,瞄准老百姓的基本健康需求 要积极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构建国民电子健康与医院信息系统,开发服务模式,研制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需要的数字化医疗技术装备。 要根据基层的服务能力和负担能力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看病难、看病贵不单有体制问题,也有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布局问题。 近十几年来,世界医疗器械工业起E,发展日新月异,很快形成了几大国际厂商 主宰世界市场的局面;而我国的医学韧理的学科建设、医院的医学物理师制度不受重视,国家医疗器械科技和民族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几乎陷于全面被动。这个问题已引 起中央重视,在“十五”组织了高层调研,在“十一五”作出了部署。根据上述863课题的研究结果,“十一五”医疗器械的发展将以适合国情的数字医疗设备为主,包括数字化的医学影像设备和临床检验设备和医学机器人、微纳技术等,数字化医疗设备是电子健康与腻院信息化的基础,也是制约电子健康与医院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在国际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医院的用药与装备水平随之飞 跃发展。大量进口的药品、医疗器械、耗材在提高诊疗效果、延长人们寿命的同时, 也大大提高了看病的成本。由于体制原因和认识偏差,医疗卫生体系能力建设总体偏 向大医院和高端技术,医学教育偏于高端,全科医学发展迟缓,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医 疗保健需求,结果大医院门诊量不堪重负,社区卫生服务冷冷清清。这就给电子健康与医院信息化和健康相关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指明丁发展重点——面向基层、面向社区、 而向家庭。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电子健康与医院信息化和医疗器械产 业在面向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的同时,要特别着重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布可忽视老 龄市场的巨大潜力。 过去一二十年在大力推广现代诊疗技术的同时,预防为主的方针不够落实,应试 教育体系和传统的科普体系对提高全民健康意识、提倡健康生活方式的贡献难尽人意, 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国民健康促进活动还处于起步阶段。
于是,即使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收入较高的群体,也普遍感到压力过大,许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许多人处于健康盲区,现在又被没完没了的广告和五花八门的体检拨得团团转。加之我国人口基数大, 多数人剐刚解决温饱问题不久,看病需求过大,看病难就几乎不可避免。简便而适合国情的电子健康与医院信息化、电子健康保健产品和相关数据库、知识库技术、适合不同人群的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的模式与技术,肯定将成为发展方向。医疗与健康的远程专业培训产品,包括课件、网站等,也将成为热点。
(二)研究国际大趋势,掌握战略发展方向
我们的医学已经在前一轮由于物理与医学结合造成的技术市场洗牌中落在发达国 家甚至瑞典、韩国等“小国”后面。形势逼人,往事不可追,新的趋势就在信息技术 与医学的结合——电子健康与医院信息化,这是200年来医学科技进步的第三次浪潮, 也是医疗保健市场又一次大洗牌的战略良机。 这是全世界的机遇,也是信息技术光后进入产品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数控机 床等为代表)、流通(电子商务)后进入现代服务业引领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的变化所决定的。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全力以赴,从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发力,提出十年要普及电子病历。
同时,这也反映了卫生与健康事业自身的发展趋势。一是疾病谱变化, 医疗负担以慢性病、非传染性疾病为主,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大医院一家 独大的医疗模式将成为过去时,不但社区医疗,而且家庭保健和自我保健成为大势所趋。二是信息技术全面深入,成为支持医学模式转变强有力的技术平台,引导了信息 时代新一轮的发展——知识管理技术支持的个性化医疗健康管理。世界卫生组织知识 管理司电子健康协调员撰文提出,信息技术的介入是医学发展的第三个柱石。抓住这一机遇发展我国的电子健康与医院信息化势在必行。
(三)认真研究国际动态和经验,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电子健康与医院信息化系统技术水平
加强产学研结合,积极构建自主创新平台,发展富有创新能力、产业化能力的企业群。为电子健康与医院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产品支撑,提升电子健康 与医院信息化系统技术水平。 要特别注意研究欧洲经验和动向。电子健康与医院信息化在欧洲已颇有基础.正处于统一国家和欧洲标准、快速推进阶段。欧洲各国的医疗行业的信息化程度相当高,数字化医疗技术得到了普遍的应用,电子健康与医院信息化健康服务已经初具规模。 以瑞典为例,初级保健机构的信息化和大医院同步进行,而且联网进展更快。下一阶 段将开始着手建立国家和欧盟数字医疗技术标准,为形成跨机构、跨地区,甚至欧盟 内部跨国家的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完整的电子健康系统打好基础,进而实现医疗、保健、预防相结合的终身医疗健康管理服务。
欧洲在数字医疗和电子健康领域的经验更适宜中国借鉴。欧洲与美国在电子健康 与医院信息化技术和应用方面相比,虽然在技术水平,尤其是软件技术水平方面略显 落后,但是在应用层面上,特别是在普及应用方面比美国做得更好,并且相关投入远 远低于美国的水平,因此也获得更好的费效比。欧洲各国的情况虽有不同,但是都实 施了较高水平的全民医疗保障/保险制度。这是能够以比美国快得多的速度推进电子健 康与医院信息化的制度性原因。欧洲一些国家级大医院的一些大型装备技术水平不比 我国同级大医院高,但电子健康与医院信息化整体发展却远比我国快,这是我国应当 特别研究借鉴的。
欧洲各国都十分重视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特别注重技术的商业化、产业化,很多研究工作与实际需求结合的非常紧密。欧共体作为政府机构,在电子健康与医院信息化技术发展及其应用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分阶段系统地投入了数以亿欧元计的资金,至今已经见到明显的成效,开始产业化。未来产品开发 正从大医院应用的数字医疗严品走向个性化的多样化的将在电子健康与医院信息化中广泛应用的产品,商机无限。
电子健康与医院信息化和电子健康领域很可能将会足未来若干年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发展最强大的动力的来源,我国要紧急部署。事实上,欧美一些国家已经在生物信 息学、医学信息学,健康信息学的创立和发展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电子健康与医院信 息化和健康产业的出现已经指日可待。我国有着医疗、健康和人口产业的巨大市场,因此在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大框架下,使信息产业和以推进公民医疗健康、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的信息化相结合,完全能够在我国形成一个新兴的电子健康与医院信息化健 康产业群。在政府层面应该积极鼓励,大力推动这一产业的发展。
(四)瞄准技术前沿,向高端产品冲击
包括诊疗设备数字化和智能化,从计算机辅助诊断到可以做心脏手术的医学机器 人,意味着电子健康与医院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医生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重点将转向复杂的研究与个性化的健康服务。远程手术的成功,表明人工智能机器人将在医疗保健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可以看作电子健康与医院信息化健康科技的 高端,我国在高端领域已有相当的基础。
(五)加强安全性研究
电子健康与医院信息化包括大量信息安全,例如椎行电子处方,要借鉴国际经验, 开展建立公共密钥基础结构(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PKI)保护系统的研究;设备安 全。不仅是一般性的电气安全,更要规范电子健康与医院信息化的信息交换及信息安全标准。因此电子健康与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各种标准研究迫在眉睫。
二、基本框架性思路
1.我国推进电子健康的技术路线和目标推进电子健康,就是要以开发、推广适合国情的数字化医疗装备为基础,以电子病历(健康档案)为核心,充分利用公共通讯技术平台,通过适宜的、标准化的软件,人力资源支持和制度保障,逐步实现各级各获医疗保健机构之间,以及医疗保健机构 与疾病控制及其他医、药和社会保障、保险等相关服务与管理机构之间的有效协同作 业,实现各类服务与管理机构之间跨地域、跨部门、跨所有制的高效电子信息共享,逐步形成立足社区家庭、面向服务对象的一体化转诊和服务体系。这里,我们把电子 健康定义为一个大概念,可以覆盖所有医疗与健康的管理、服务、保障(保险)和有 关的药品、医疗器械供应、质控与监督。因此,推进电子健康必须技术攻关和体系设 计、制度再造同时并进;必须面向群众需求,应用导向,医工政企多方合作,以医为 主。
2.我国推进电子健康的特殊策略:利用后发优势,发挥卫生、计生等多部门积极 性,双向推动电子健康的概念与技术虽然在西方发达国家刚刚开始普及,但我国可能发挥后发 优势,迅速普及。这将是一个技术不断进步、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也将是疾病控制/ 医疗/保健和计划生青技术服务四类服务机构逐步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各种卫生资源高 效虚拟整合的过程。根据我国国情,可以从加强疾病治疗与控制和开展社区家庭保健 与健康促进两个方向人手,采取医院和社区双向推进、多点展开、多种模式、逐步拓 展的方式进行,发挥政府和市场两种机制的作用,逐步实现多部门协同、资源合理配置、管理和服务优质高效的格局。发展电子健康,在医疗技术和流程数字化方面,必 然以卫生部门为主导,但在群体健康促进方面,根据我国近二三l-年来的历史经验,人口计生部门和工、青、妇、老等群众组织也可以而且应当发挥积极作用。
3.积极争取各界支持,尤其是专家群体和老百姓以及舆论界的支持 国家业已具备空前的经济实力,确定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有关主管部门确定 了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实现我国数字化医疗装备和关键技术能力的一个飞跃的具体目标。 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制定合理、可行的方案,在于方案是否适应国际技术发展趋势,是否符合国情,能否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医学工程技术人员、 生产企业和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方案是否顺民意,合民心,能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相应和积极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