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射科设备 | 
| 超声科设备 | 
| 手术室设备 | 
| 检验科设备 | 
| 实验室设备 | 
| 理疗科设备 | 
| 急救室设备 | 
| 儿科设备 | 
| 眼科设备 | 
| 牙科设备 | 
| 妇科男科设备 | 
| 灭菌消毒设备 | 
| 医用教学模型 | 
| 美容仪器设备 | 
| 家庭保健器具 | 
| CR病床 推车 柜 | 
| ABS病床轮椅 | 
| 医用耗材 | 
新闻中心
警惕导管无针接头使用风险
Time:2013-7-6 10:19:54 Author:admin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风险已引起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高度重视。该部门此前专门发布了一封“致感染管理工作人员关于机械阀无针输液接头的信”,要求9家企业进行上市后风险评估。我国有关专家也强调,用于导管通路的机械阀无针输液接头与血流感染(BSI)发生率增加密切相关。专家呼吁临床人员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做到“零容忍”。
  机械阀无针接头暴露使用风险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之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数据显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亟须引起关注。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所属国家卫生保健安全网络(NHSN)发布的全美2006~2008年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为每1000插管日1.3~5.5例。而据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秘书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高晓东不久前在亚太感染控制大会(APSIC)上介绍,上海市2009~2010年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约为每1000插管日2.3例。
  机械阀无针输液接头是一类被广泛用于动脉/静脉血管通路给药系统中的附加装置。当断开输液器或注射器时,它会产生一个瞬间正性压力,以阻止液体反流至导管内,因此它也叫“正压无针输液接头”。据报道,FDA已收到3份与使用机械阀无针输液接头相关的血流感染死亡报告。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医学中心的Mark E Rupp教授开展的一项观察性研究显示:原发性血流感染与使用机械阀无针输液接头显著相关,该装置的使用可使血流感染风险增加2.7倍。
  有鉴于此,FDA致信表示,“已意识到应该提高对机械阀无针输液接头安全性的关注度”,并要求9家公司对机械阀无针输液接头进行上市后市场监测研究,评估相关产品与其他类型的无针输液接头相比,是否会增加血流感染风险以及导致血流感染风险增加的因素。
  据了解,美国有关感染管控部门也正在积极关注机械阀无针输液接头导致的相关血流感染。美国医疗保健流行病学学会和美国传染病学会建议:“在没有透彻地评估使用风险和收益的情况下,请不要使用正压无针输液接头。”
  正确选用接头可降低风险
  采访中高晓东告诉记者,导管接头污染是导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主要原因。此外,穿刺部位皮肤细菌移行至皮下导管导致输液污染,以及导管材料及其设计也是致感染原因。
  据了解,目前临床常用的导管有外周静脉导管、外周动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中心动脉导管(即肺动脉插管)、经外周静脉插至中心静脉的导管、有隧道的中心静脉导管、全植入式血管内装置等多种类型。“美国每年发生超过20万例院内血流感染,其中多数都与血管内装置有关,尤其是非隧道型中心静脉导管。研究表明,导管接头种类选择正确可显著减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高晓东强调。
  据国外医学专家介绍,与结构简单的接头相比,机械阀无针输液接头更容易导致导管堵管,因而有致感染率增高的风险。2011年,美国CDC正式发布《预防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以此作为指导美国临床实践相关感染预防的权威性文件。该《指南》指出,无针输液接头可按设计的复杂性及功能来区分,简单的无针接头包括内部无机械装置的分隔膜设计、一个通畅的液体通路和连接螺口;复杂的无针接头则包括多种内在机械装置设计、液体通路和连接螺口。《指南》强调,护士应该清楚的是,导管接头是一个已知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来源,无针接头是一个可产生微生物污染的部位。
  据高晓东介绍,鉴于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机械阀无针输液接头会引发导管相关血液感染,且导管维护与血流感染也有很大关系,因此《指南》在导管相关血液感染的预防等章节中推荐使用结构简单的无针输液接头,并正式推荐使用分隔膜接头,对接头的维护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如“对于不输注血液及血液制品、脂肪乳的患者,不必在96小时内更换连续给药装置,但至少每7天更换1次;输注血液及血液制品、脂肪乳的患者,应在开始输注24小时内更换输液管;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氯己定、聚维酮碘、碘剂或70%酒精)擦拭接触端口对其进行消毒,以减少污染风险;在使用无针装置时,分隔膜接头可能优于其他机械接头,因为后者可增加感染风险;一次性或可重复使用压力换能器每96小时更换一次,同时更换系统其他部件(包括输液管、连续冲洗装置和冲洗液)”。
  高晓东强调,“我们的目标是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做到‘零容忍’,即预防所有可以预防的院内感染,并朝着将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降低为零的目标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