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射科设备 |
| 超声科设备 |
| 手术室设备 |
| 检验科设备 |
| 实验室设备 |
| 理疗科设备 |
| 急救室设备 |
| 儿科设备 |
| 眼科设备 |
| 牙科设备 |
| 妇科男科设备 |
| 灭菌消毒设备 |
| 医用教学模型 |
| 美容仪器设备 |
| 家庭保健器具 |
| CR病床 推车 柜 |
| ABS病床轮椅 |
| 医用耗材 |
新闻中心
柏威注射泵的使用
Time:2012-12-15 10:00:14 Author:admin
一、 目的 注射泵是一种新型的泵力仪器,既可定时控制药物用量,避免因药物浓度大小波动而产生副反应,又保证药物的最佳血药浓度的泵力仪器。它可将少量液体和药物精确、恒量、恒速、持续地泵入体内,达到剂量准确、定时定量、给药均匀的作用。常用于ICU、CCU、儿科、胸心外科等重症患者的治疗。
二、 用物准备 注射泵、50ml专用注射器、专用延长管、电源、无菌注射盘、按医嘱备药、输液用物等。
三、 操作步骤
1.解释、核对,取得合作。告知患者注射泵的目的,注入药物的名称、速度;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要随意搬动或调节注射泵;告知患者有不适感觉或者机器报警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2.检查注射泵的电路,电源距离和仪器状态(若预用泵内蓄电池作为动力,应先充足电源)。
3.按医嘱配好药物,由第二人核对,用专用注射器吸取药液,放入无菌盘内,至病人床边。
4. 按静脉注射原则进行静脉穿刺。
5.连接延长管,将注射器置于泵体夹内,推动滑坐至可注射状态。
6. 接通注射泵的电源,打开开关,待机器自检完毕后,根据年龄、病情、药物性质等选择给药的速度。按 “Start”键,可见注射指示标志(绿色的三角形箭头)在闪动。
7.用药期间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渗出;点滴是否通畅;有无报警。填写“输液巡视卡”。
8.检查推注泵是否正常运行,各项指示灯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9.观察病情,询问患者的反应。
10. 输液结束,按“停止”/“Stop”键,关闭开关,拔除输液针头,安置患者,回治疗室后一次性用物按规定分类处理,推注泵用消毒液
擦拭机身及各部件,妥善保管。
四、注意事项
1.随时查看注射泵的工作状态,及时排除报警、故障,防止液体输入失控。
2.正确设定输液速度及其他必需参数,防止设定错误延误治疗。
3.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防止发生液体外渗,出现外渗时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4.严格无菌操作,每抽吸一次药液须更换注射器。
5.配药时应排尽气体,防止将空气压入血管内。
6.使用时将药物参数(μg/kg/min)准确换算成泵的固定输入参数(ml/h),然后输在泵内显示器上。
7.注射器内的药物即将输完前应提前备好药物以便及时更换,保证使用药物的连续性。
8.使用硝普纳等避光药物时,应用避光纸遮盖注射器,并使用避光延长管,以保证药物的效价。
9.使用过程中要及时清洁注射泵表面污垢、残液,防止腐蚀机器,并由专人保管,每日用消毒液擦拭。
10.常见的报警原因有:管道受压或扭曲,滑坐与注射器分离,药液注完等。
(二)做好各置管的护理
1.气管插管 详见“机械通气治疗及人工气道管理”
2.Swan-Ganz气囊漂浮导管
(1)根据病情需要,及时测定各项参数,换能器应置于心脏水平,与之连接的三通应取直线,每次测压前应校零。
(2)定时以2‰肝素液冲管,防止凝血。
(3)导管固定应牢固,防止移位或脱出。当波形改变时,应及时调整,使之准确。
(4)严格无菌操作,三通、换能器的等均应以无菌治疗巾铺垫,测压时注意预防污染,病情好转后应及早拔除。
(5)更换敷贴:每日更换时应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发红、肿胀、渗血及渗液;导管有无移位、是否脱出。要先用安尔碘消毒,再贴好敷贴。
(6)导管拔除时,应在监测心律的条件下进行。拔管后施行局部压迫止血。
3.胸腔、心包纵隔引流管的护理
(1)患者全麻清醒后半卧位,有利于引流及呼吸。
(2)保持引流装置的无菌和密闭,维持一定的负压。
(3)术后初期没15min挤压一次,以防血块堵塞,妥善固定,避免受压、扭曲、滑脱及阻塞,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液面低于胸腔60cm。(4)每小时观察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以了解是否有活动性出血。
(5)拔管护理:一般48~72h之后,24h内引流液<100ml,瓶内无气体。患者无呼吸困难、胸闷等,听诊呼吸音清,X线提示肺膨胀良好,即可拔管。
(6)病情判断:体外循环术后1~2h内,每小时引流量可允许达200ml,此后应逐渐减少,如持续3h 引流量增多,引流管发热,引流液颜色鲜红,应考虑有小动脉活动性出血,如胸液多,在使用止血药后突然减少或停止,引流管处可见有血块流出,临床上低血压及低心排出量症状未见好转,有可能是纵隔或心包内血液凝固造成心包填塞或血凝块堵塞引流管,应立即去手术室开胸止血,在紧急情况下,可在床边紧急开胸,行减压术,然后去手术室。
4.导尿管 详见“导尿术”
(三)安全护理 加强巡视,有躁动者,予以保护性约束,加床栏;各导管妥善固定,防止翻身时牵拉、脱落。
(四)心理护理
(1)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整洁、舒适、安全、安静
(2)主动与建立并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3)把观察患者的表情作为分析其心理状态的主要途径
(4)舒适护理 体位、疼痛评估等
(五)落实等级护理,预防褥疮
(1)评估患者营养状态、皮肤状态、压疮的危险因素
(2)长期卧床患者可以使用气垫床,或定时翻身,减少局部受压
(3)躁动者可以用透明贴予以局部保护
(4)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大小便失禁者应及时清理
(5)根据具体情况,加强营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