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射科设备 |
| 超声科设备 |
| 手术室设备 |
| 检验科设备 |
| 实验室设备 |
| 理疗科设备 |
| 急救室设备 |
| 儿科设备 |
| 眼科设备 |
| 牙科设备 |
| 妇科男科设备 |
| 灭菌消毒设备 |
| 医用教学模型 |
| 美容仪器设备 |
| 家庭保健器具 |
| CR病床 推车 柜 |
| ABS病床轮椅 |
| 医用耗材 |
新闻中心
中国IVD市场简析
慧聪邓白氏研究显示,中国医院对体外诊断(IVD)技术的需求呈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大型医院需要高通量、高效率的高端检测产品;而基层医院需要小型化、简单化、结果报告及时准确化的诊断技术产品。
在过去几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保持15%左右的增长速度,业内主要企业近3年销售平均增长率超过20%,预计未来仍将维持每年15%的市场高增长率。
医械供给低于需求
慧聪邓白氏研究专家表示,基于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政府的积极支持,中国医疗器械行业销售收入增长迅速。2005年~2010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总产值和供给能力均保持在较高水平,销售收入年增长率在16%以上;2010年1~11月,行业销售收入达到998.4亿元,同比增长24.5%,同期医药器械工业利润总额为105.2亿元,同比增长18.9%。
慧聪邓白氏研究专家认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是很乐观的。但是,行业总体增速远低于市场需求的增速。升级换代需求以及不断增长的医疗消费需求将继续拉动市场,使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进一步快速成长。
人均IVD支出不到2美元
慧聪邓白氏研究专家介绍说,中国体外诊断产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现已具备产业规模化发展条件。
体外诊断设备遵从医疗器械标准体系,而试剂需遵守两套标准(医疗器械标准以及专门针对试剂的标准)。中国体外诊断标准体系逐步发展和完善,已建立了238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2个医疗器械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专家称,中国是世界上第七大体外诊断市场,2010年市场规模在150亿元左右。截至2009年底,中国体外诊断产品用户主要包括20291家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7308个,乡镇卫生院39627个,526家血站,6000多家体检中心,3536家疾控中心,以及一些科研企业机构和正在兴起的临床检验独立实验室。
但是,中国人均每年体外诊断支出不足2美元,而成熟市场每人每年体外诊断支出在28美元,差距悬殊。
近年来,医疗器械产品逐渐向多功能方向延伸,产品结构不断调整,市场也随之扩大。业内专家预测,2006年~2012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到15%,呈现高速增长趋势。
技术需求两极化
研究显示,中国医院对于体外诊断技术的需求正在朝着两极化方向发展:一种是高效率的仪器设备、模块式的组合和流水线式自动化控制的高度集成的仪器诊断技术;另一种是简单、快速,便于普及和现场检测的诊断技术,要求实验仪器小型化、操作简便化、结果报告及时准确化。
早期,中国体外诊断市场中临床化学诊断市场份额最大;但是,近年来,免疫诊断已逐渐超过临床化学诊断的份额;而分子诊断作为新兴技术,在所有诊断类型中发展最快,其推动了检验医学在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价方面的发展。
(来源:中国医药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