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设备 |
超声科设备 |
手术室设备 |
检验科设备 |
实验室设备 |
理疗科设备 |
急救室设备 |
儿科设备 |
眼科设备 |
牙科设备 |
妇科男科设备 |
灭菌消毒设备 |
医用教学模型 |
美容仪器设备 |
家庭保健器具 |
CR病床 推车 柜 |
ABS病床轮椅 |
医用耗材 |
新闻中心
医用导管产业: 吸取前车之鉴 力拓新兴市场
编者按:
医用导管在排液、灌流、投药、采血、传输血液、通过感应元件检测生物体状况、辅助导入其他医疗器械等方面作为通路被临床广泛应用。我国医用导管产业已具有一定规模,企业队伍日益壮大,医用导管已成为我国医用高分子制品出口市场的主要驱动力。然而,近两年,我国医用导管出口遇到的阻碍越来越多,出口增幅有一定下降。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医用导管产业应以一次性注射器产品出口为前车之鉴,在研发投入、产品质量、经营策略和新兴市场的拓展等领域都需加强,才能提高产业竞争力。
最新数据
2006年~2010年,我国医用导管进口额从1.69亿美元上升到4.41亿美元;出口额从3.34亿美元增长到6.22亿美元。2010年,相关进出口额达10.63亿美元,增幅较大。近年来,相关贸易顺差在1亿~3亿美元之间波动。医用导管已成为仅次于一次性注射器的我国第二大医用塑料出口产品。
——出口地区高度集中。2010年(下同),我国共有27个省(市)出口医用导管。前十位省(市)(按医用导管出口额计算)依次是浙江、上海、广东、江苏、山东、天津、江西、辽宁、北京和安徽,共占同期我国医用导管出口总额的96.66%,体现了出口地区的高度集中性。
——亚洲、欧洲、北美洲是出口主要目的地。我国共向17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医用导管,出口额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日本、美国、德国、中国香港、土耳其、意大利、荷兰、韩国、巴西和俄罗斯,相关出口额合计为4.06亿美元,合计占比为65.22%。其中,对日本和美国的相关出口额分别为1.60亿和0.84亿美元,占比分别为25.76%和13.52%。
——一般贸易为主要出口方式。我国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的医用导管金额达3.15亿美元,占比为50.69%;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医用导管金额达2.99亿美元,占比为48.13%。
——外资企业为出口主力。国内共有1258家企业从事医用导管的出口贸易,其中外资企业178家,相关出口额3.78亿美元,占60.73%;民营企业909家,相关出口额2.13亿美元,占34.27%;国有企业164家,相关出口额0.30亿美元,仅占4.88%。虽然民营企业数量是外资企业的5.1倍,但其医用导管出口额远低于外资企业。后者凭借先进的技术、良好的销售渠道和优良的管理模式等,成为我国医用导管类产品出口的领跑者。
我国医用导管出口额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出口额合计为2.56亿美元,占41.2%。泰尔茂医疗产品(杭州)有限公司、天津哈娜好医材有限公司、尼普洛(上海)有限公司和克林尼科医疗器械(南昌)有限公司医用导管出口额列前四位,均超过2000万美元,合计占26.98%。
——上海占据进口半壁江山。上海和北京的医用导管进口额分别为2.20亿美元和1.22亿美元,远高于其他省(市),合计占比为77.75%。天津和浙江进口额同比增幅较为明显,分别为42.37%和37.49%。
——美国是第一大进口贸易伙伴。与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和爱尔兰的相关进口贸易额分别为1.76亿、0.88亿、0.25亿、0.22亿和0.19亿美元,合计占比为74.82%。其中,美国占39.97%;日本同比增幅较大,为35.75%。
——外资企业进口额较大。国内共有499家企业从事医用导管的进口贸易。其中,外资企业147家,相关进口额2.15亿美元,占48.84%;民营企业238家,相关进口额1.40亿美元,占31.75%;国有企业111家,相关进口额0.85亿美元,占19.32%。
上海协谷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上海欧宣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概腾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列进口额前三位,均超过1500万美元,合计占12.9%。
分析建言:
拓展空间巨大
医用导管是医疗器械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提高,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临床对医用导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带动了医用导管产业和市场的发展,促进其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后续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目前,医用导管技术广泛用于各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主要产品有外科手术用中心静脉导管及各种插管,治疗及护理用各种监护、营养注入及排污用管,诊断及介入治疗用导管等。其中,发展较快的当属介入疗法系列产品,如冠状动脉导管、漂浮导管、冠状动脉扩展管、球囊导管、测压测温导管和造影导管等。这类导管加工精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我国企业对这类导管的研制水平仍有限,医疗机构所用产品以进口产品为主。
出口阻力增加
据海关统计,2002年~2008年,我国医用导管类产品(包括吸氧管、吸痰管、胃插管、导尿管、引流管、喂流体食品管、J型导管、负压引流管等多种医用导管)出口额的年均增长率高达20%以上,在我国各种医疗器械出口产品中名列前茅。但是,这些产品的附加值都不高,大多为低值易耗品类导管(这与我国一次性注射器的情况相似)。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我国医用导管类产品的出口遇到越来越多的障碍:一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二是一些国家设置针对我国的反倾销措施及进口门槛;三是我国医用导管类产品研发滞后,产品质量不高,品种过于单一,市场存在恶性竞争。受这些因素以及国际市场环境的影响,我国医用导管类产品在2009年的出口额仅同比增长了6%,增长幅度明显下降。此外,“塑化剂”的阴霾已扩散到医药领域,这对于医用塑料制品市场未来的影响尚不可预知。
须防患于未然
如何提高我国医用导管的生产工艺水平,使产品向高端、高质、高科技、高附加值迈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尽快接轨,避免整个行业在国际贸易中处于被动局面,是摆在我国医用导管产业面前的重大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前不久,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组织专家编写《医用导管(插管)类产品出口质量控制指南》,其主要内容包括我国医用导管类产品主要出口市场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检测标准与上市注册要求、质量控制体系、不良事件追溯体系和监督管理规定等。
有关专家强调,我国医用导管产业应以我国一次性注射器产品出口为前车之鉴,必须防患于未然。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加大研发投入、引进专业人才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模式,凭借技术优势和经营模式,逐步迈向全球医用导管高端市场。
同时,企业应作好市场定位,利用好地理位置优势和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开拓亚洲邻国市场。其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我国企业打开了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和菲律宾等10国市场。我国企业应与这些国家的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和行业组织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以便抢占市场先机。
(来源:中国医药报)
本文由广州佳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