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设备 |
超声科设备 |
手术室设备 |
检验科设备 |
实验室设备 |
理疗科设备 |
急救室设备 |
儿科设备 |
眼科设备 |
牙科设备 |
妇科男科设备 |
灭菌消毒设备 |
医用教学模型 |
美容仪器设备 |
家庭保健器具 |
CR病床 推车 柜 |
ABS病床轮椅 |
医用耗材 |
新闻中心
中国医改“十二五”主要方向仍是“保基本”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在论坛上表示,保证人民群众的基本健康需求,是顺利进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卫生事业最根本的问题,绝不能落入福利主义陷阱
8月18日,由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卫生论坛”在京召开。
2011年是我国医改的攻坚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本届中国卫生论坛以“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为主题,以新医改和“十二五”卫生规划重点目标任务为主要内容,突出改革思路创新、技术支撑和综合推进。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出席论坛并发表了讲话。韩启德认为,中国医改仍应坚持“保基本”的改革方向,要避免产生过高的期望,不能落入福利主义的陷阱。
2009年新医改伊始,中国政府提出了“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新一轮医改任务。韩启德在此次论坛上对此进行了重申。他指出,“保基本”,即保证人民群众的基本健康需求,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立足于我们这个国家还会长期存在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广大人民的需要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自甘落后,又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要避免产生过高的期望。”韩启德说,“这个保基本怎么来落实和把握好,是我们能够顺利进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卫生事业最根本的问题。”
对此问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在发言中表示:“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来看,随着新医改的深入,难点开始显现,利益格局开始调整,体制性矛盾突出。改革难度进一步加大,复杂性凸显。同时,医疗技术进步、医疗服务模式变化、医疗费用的成本持续攀升,这些都对卫生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供给和配置、管理服务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
“保基本”为医改长期主旋律
韩启德认为,“保基本”最根本之处是改善健康的基本条件,但决定我们健康的绝不仅仅是医疗,也不仅仅是公共卫生,而是包含众多社会经济因素。“比如说普及义务教育、解决就业问题、做好扶贫工作,以及老年保障服务体系、儿童营养、食品安全、控烟工作乃至农村地区卫生设施的改良等。”他说,“这些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要大大超过医疗卫生事业所能做的。”
不过,韩启德也强调,加强疾病预防,真正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及提供基本医疗仍然十分重要。但对于何为“基本医疗”,“基本”的度在哪?韩启德指出,必须进一步明确、细化、落实哪些是基本医疗,同时要着重注意解决区域不平衡、人群不平衡的问题,要坚定不移地将重点放在保障基本医疗上。
据本次论坛上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2.7亿。但在韩启德看来,医疗保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仍然需要立足“基本”。
“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可以为群众提高医疗保险的报销水平,但我觉得一定要注意只能保基本。”韩启德说,“保基本不仅仅涉及是否有能力的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公平的根本问题,还牵涉到长期发展的问题,绝不能落入福利主义的陷阱。”
“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公平性、可及性得到改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就有所缓解。”孙志刚坦诚表示:“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深化医改提出了新的挑战。”
“从经济社会发展来看,我国将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工业化、经济全球化,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加快,使职业病、老年人健康、环境污染、工业病等问题更加突出,城乡居民的健康需求增加。到2015年,人均期望寿命再提高1岁,达到75.5岁,这是一项艰巨的使命。”孙志刚说。
五项措施力挺医改深化
据孙志刚透露:“'十二五’时期是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科技方式的重要阶段,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基本医疗制度的攻坚时期。
目前,国务院医改办正在组织各方力量制定'十二五’期间医改专题规划。”根据国务院医改办的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将重点在5个方面展开。
首先,建立健全具中国特色的全民基本医保制度,并将其作为公共产品向城乡居民提供,这需要政府和个人一起努力,健全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制度,进一步提升报销比例,提高保障标准,切实发挥保基本的作用。医疗救助制度是困难群众就医的兜底网,因此,全民医保将统筹管理,加大救助力度,有效缓解低收入群众就医。商业医保是全民医保的重要补充,要鼓励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险经办。要加快推进医保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改革,促进各项制度无缝衔接,逐步形成完善的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框架。
其次,深化公立医疗机构的改革,基层同样是公立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立医院改革已经从基层启动,要向大中城市延伸,推动大中城市医疗机构改革。从基层综合改革经验来看,“十二五”期间要做好“破除以药养医、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医疗人员积极性”这3篇文章。
改革以药养医是最重点的工作,是回归公益性的必然要求。做好这项改革,必须落实好政府办医的责任,还要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合理确定公立医院的数量、布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形成多元化的办医格局。
第三,突出抓好人才培养和人才培训,这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最薄弱的环节。今后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数量规模适宜、分布合理、素质能力优良的医生队伍。
全面实施全科医生制度。力争到2015年实现每万人口有两名全科医生。推行医师多点执业,提高卫生人才的培养水平,完善医学教育模式,注重临床实践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适应。
第四,深入推进药品生产流通体制的改革。围绕破除以药养医,推进药品流通、生产、定价、使用、监管环节的改革,建立健康的行业竞争机制,完善药品的价格管理,压缩流通环节和流通成本,推进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经营,建设药品监管体制,重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最后,继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根据城乡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继续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切实发挥公共卫生在预防保健中的作用,同时要严格管理,注重考核,质量优先,切实发挥公共卫生的效益。
(来源: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