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射科设备 |
| 超声科设备 |
| 手术室设备 |
| 检验科设备 |
| 实验室设备 |
| 理疗科设备 |
| 急救室设备 |
| 儿科设备 |
| 眼科设备 |
| 牙科设备 |
| 妇科男科设备 |
| 灭菌消毒设备 |
| 医用教学模型 |
| 美容仪器设备 |
| 家庭保健器具 |
| CR病床 推车 柜 |
| ABS病床轮椅 |
| 医用耗材 |
新闻中心
2011中国“健康3D”盛典在京召开
2011年8月26日,中国“健康3D”盛典第二届中国智能3D消费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3D技术、产业与健康高峰论坛在京盛大召开。
当日,来自工信部,科技部,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的知名健康3D研究专家以及电子技术、数字医疗、眼科学、心理学等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国内外3D企业厂商代表,以及新闻媒体朋友齐聚现场,共襄盛举。专家们从电子音视频技术,眼科及医学影像学,精神心理学,人体功效学各个维度分析健康3D指标体系,解读与探讨3D产业链的健康发展之路。
会上,来自韩国的3D Display Research Center(3DRC)主席金恩洙、日本数字电视技术协会(DCAJ)常务理事田中勉、台湾工业研究院研究专家林明慧分别以《韩国3D人体因素与健康评价研究》、《日本3D内容的安全与舒适性研究》、《3D互动显示的人因研究与实践》为主题进行了报告。
中国立体视像(3D)产业联盟常务理事、中科院北京大恒医疗设备公司总工程师邱学军做了《立体显示技术的舒适度与健康评价研究》课题总体进展报告,他详细介绍了课题组的成员架构及合作分工任务,该课题研究机构包括中科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质检总局、工信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高校有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还有相关企业等,整合多方的力量,共同研策3D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医学图像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宋恩民针对“真3D技术在数字医疗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报告,重点介绍了3D显示在医学上的很多应用,并举例介绍以下方面的应用:(1) 医学治疗,如3D技术可虚拟一些运动项目,刺激中风病人积极参与康复训练等;(2)医学学习,如人体结构图、DNA 结构被做成3D的立体图,将会更加直观,易于学习;(3) 临床诊断,如CT、MRI 三维重建诊断;(4) 手术训练, 让实习医生进行手术训练时更立体、更接近实际操作,更好达到学习效果;(5) 手术规划,如CT、B超数据重构在肿瘤治疗中的规划 ;(6) 手术导航,如进行脑部的微创手术时,提前利用3D技术在计算机上模拟出手术操作位置,提高手术成功率;(7) 医效评估,如整形手术的整形前三维预测显示;(8)医学教学、培训。
在专题报告中,健康3D指标体系被专家们一一介绍。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所长徐亮做了《立体显示的疲劳指标筛选》报告,从眼科角度来研究显示与3D疲劳度有关的因素。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陈春晓老师从脑电图角度来报告3D电视健康评估基础研究进展,而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物理与工程实验室主任高嵩则从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角度来分析3D 产品及立体视觉关联,报告指出,利用fMRI来研究人在观看3D画面时脑部各个功能不同区域的活动程度,从而显示3D成像的舒适度情况。高教授讲到,人在观看3D 画面时的舒适度,跟其视觉皮层的处理能力有关,视觉皮层处理画面能力强,舒适度便会增强。并指出,目前不少医院也利用PET 来研究3D 成像的舒适度问题,另外,fMRI 与脑电图(EEG)如果结合使用来研究3D的舒适度问题,将会优势互补,达到更好的效果。
本次“健康3D”高峰论坛从产、学、研、用、管结合的层面全方面解读产业链的发展,引领近几年刚刚起步、但责任巨大的健康3D产业健康快速向前发展。
(摘自:科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