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设备 |
超声科设备 |
手术室设备 |
检验科设备 |
实验室设备 |
理疗科设备 |
急救室设备 |
儿科设备 |
眼科设备 |
牙科设备 |
妇科男科设备 |
灭菌消毒设备 |
医用教学模型 |
美容仪器设备 |
家庭保健器具 |
CR病床 推车 柜 |
ABS病床轮椅 |
医用耗材 |
新闻中心
新医改将释放巨大内需 废除以药养医(2)
“以药养医”阻碍医改进程
对于中国公立医院的这一怪现状,卫生部前副部长殷大奎表示,医院医疗服务的价格和价值完全背离,已经很多年了,他也多次提出改革。
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医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看来,这是价格管制带来的副作用。
12月16日,一位医改业界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关上了诊疗费的大门,但以药养医的大门却被打开,为医院“找平衡”。在服务费用上损失的,用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高费用找补回来。
央视在上述报道中披露,销售公司负责人称,每支注射液以4元的价格卖给医药代表后,后者则以中标价11元卖给医院。
报道称,这7元差额中的九成,作为医院和医生的回扣,其中,开药医生的回扣所占比例最高,占了四成。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表示,在经过2010年“药价虚高”的洗礼之后,新医改似乎把降低药价当作重点来抓。
2011年3月28日,发改委决定降低162种药品、近1300个剂型规格的最高零售价,这也是自1997年以来国家对药品价格进行的第27次调整。
在郭凡礼看来,药价的降低只是表面现象,要想取得新医改真正的成功,废除“以药养医”体制才是当务之急。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11月21日表示,破除“以药养医”首先在于政府自身的改革。
孙志刚的此番表态,被认为是新医改逼近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这一核心问题的信号。
“公立医院改革迟迟不能推行,与现行医药体制有关。而已经实行多年的"以药养医"体制,则是公立医院改革遭遇寒流最根本的原因。”上述医改人士向记者直言。
医改需引入良性市场机制
记者获悉,作为国务院医改小组咨询专家委员会成员,刘国恩与发改委多次讨论医疗服务费的问题。
“发改委也为难,从解决百姓看病贵的角度、从社会公益角度,挂号费用还怎么能调高?从顺应民意的角度,应该降低才是。”他指出。
“在我国,医生的诊疗金由政府定价,便宜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种价格管制带来了反效果,一是服务质量降低;二是过度医疗,以药养医。”北京大学中国新医改课题组组长顾昕说。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震表示:“医改的核心还是要解决激励的问题,使医生的目标和居民健康的目标相一致,不能依靠取消医生的收入这一办法。”
这种医生与患者之间新的“契约”关系建立的前提,就是引入良性的市场机制,这样医患关系才有可能从“患者的病患越大,医生越受益”向“病人越健康,住院次数越少,医生的收益越多”的双赢局面转变。
据有关医学杂志报道,我国公立医院的收入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政府直接投入占7.34%,医疗收入占49.5%,药品收入占41.6%,其他占1.6%。
上述报道中称,政府直接投入占比偏少,药品收入占比偏高,是当前公立医院趋利性强、患者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国家取消药品加成制度后,公立医院收入减少和正常运转经费短缺的矛盾将会更加尖锐。
三年医改中,政府投入已有快速增长。据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透露的数据,三年新医改中,截至2011年6月,各级财政实际下达医改资金11342亿元,远超2009年刚启动时测算的8500亿元。
然而,对医疗体制的滞后,刘国恩对表示,医疗业仍然是在走计划经济的路子。
他指出,资源配置非常不均衡,大量医疗资源流向大城市,而大城市又流向北京。医疗改革需要做的是让集中的医疗资源分散下去,下沉到小城市、乡村。
公立医院改革明年起将全面推进
医改已进入深水区,触及的深层次矛盾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
相关统计显示,三年新医改中,截至2011年6月,各级财政实际下达医改资金11342亿元,较2009年刚启动时测算的8500亿元大幅提升。
“2012年起,公立医院改革将由局部试点转向全面推进。”11月29日,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全体会议对制定医改“十二五”规划等问题作出部署。
现状:公立医院改革是难点
根据卫生部12月1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10月底,我国共有公立医院13676家,占医院总数21415的63.86%。
事实上,目前公立医院占我国医疗资源总量的85%以上,公立医院是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
目前,公立医院床位数占全国医院床位总数的89%,门诊诊疗人次数、出院人数均占总数的92%。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11月16日在《求是》杂志发表的署名文章中称,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中有许多问题反映在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的成果也要通过公立医院改革来巩固。
在2009年新医改确定的5项重点改革内容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被放在了最后一个环节。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之所以放在最后才推行,是因为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中最庞杂、最复杂的一环。
然而,作为3年新医改的压轴之年,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的进展相对缓慢,“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这样形容。
前述医改人士告诉记者,公立医院改革不到位,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不明显缓解,医改的成效、政府的投入、群众的实惠、社会的评价都会大打折扣。而一旦国家对公立医院改革确定了方向,将会极大地推进整个医改的进程。
专家:多元办医将形成内外合力
早在今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中就明确指出,今年的公立医院改革将首先以县医院为重点,为公立大医院的改革提供经验。
“中国的县级医院服务了9亿人口,国家即将启动大规模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卫生部长陈竺认为,取消“以药补医”从县级医院开始比较现实。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天则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冯兴元表示,中国的新医改之路,应该是在全民医保的前提下,结合市场化优质服务的一种良性公共服务资源。
李克强指出,加快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外在推力。要在试点的基础上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11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题为《英国的全科医生制度与中国的改革》的研讨会上指出,只有在坚持医疗服务公益性的前提下,放开社会资本市场的准入门槛,才能破除现实中的改革瓶颈。
据卫生部数据,截至2011年10月底,全国民营医院数量为7739个,较2010年同期的6995个增加1144所,增加幅度达17.3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本文由广州佳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