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射科设备 |
| 超声科设备 |
| 手术室设备 |
| 检验科设备 |
| 实验室设备 |
| 理疗科设备 |
| 急救室设备 |
| 儿科设备 |
| 眼科设备 |
| 牙科设备 |
| 妇科男科设备 |
| 灭菌消毒设备 |
| 医用教学模型 |
| 美容仪器设备 |
| 家庭保健器具 |
| CR病床 推车 柜 |
| ABS病床轮椅 |
| 医用耗材 |
新闻中心
医疗器械审评高频问答汇总,涉及瓣中瓣、病毒灭活等核心要点
医疗器械的审评审批是保障产品安全有效的关键环节,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类关于临床数据、试验要求、残留指标等核心问题。今天,小编整理了一批高频审评问答,涵盖瓣中瓣产品、导管三尖瓣相关器械、动物源性医疗器械等热门领域,全是干货,建议收藏备用!
一、瓣中瓣产品:临床数据需 “精准分类,单独支撑”
瓣中瓣产品的临床数据要求核心是 “分类提供、要素齐全”,具体需满足以下 3 点:
1.按瓣位单独提交: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需分别提供临床试验资料,每类资料都要包含专属假设检验、样本量计算及主次评价指标,不能混合申报;
2.按原瓣膜类型区分:原瓣膜为介入瓣或外科生物瓣的情况,需各自单独提供临床试验资料,且同样要覆盖上述核心要素;
3.入路方式需有数据支持:经心尖、经股、经锁骨下动脉等不同入路方式,都必须在临床试验中具备对应的临床数据,确保各使用场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导管三尖瓣置换器械:试验样品选择有灵活空间
因实验动物解剖结构限制,若成品无法原位植入,可选择以下两种方案,且需满足对应要求:
1.方案 1:使用相同生产工艺的等比例缩小试样,需额外提供合理性分析,明确说明尺寸差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2.方案 2:选用合适的动物模型开展试验,无需额外补充尺寸论证,但需确保动物模型与人体解剖结构的相关性。
三、戊二醛残留指标:按 “允许限量 + 质量控制” 双维度制定
针对经导管三尖瓣置换器械的戊二醛残留指标,要求如下:
1.残留定义:按产品说明书推荐的清洗方法处理后,瓣膜上残留的戊二醛含量;
2.制定依据:申请人可结合人体允许限量和产品质量控制要求综合制定;
3.方法参考:指标建立可参照《GB/T 16886.17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 17 部分:可沥滤物允许限量》;
4.适用范围:其他类似生物瓣膜类产品可参考此方法制定残留指标。
四、导管三尖瓣置换 / 修复器械:血栓形成试验需 “标准合规 + 数据支撑”
血栓形成试验需严格遵循以下要求,确保评价结果科学可靠:
1.标准依据:依据《GB/T 16886 系列标准》开展血栓评价,推荐优先进行体内血栓形成试验;
2.试验方式:可通过原位植入动物试验进行评价,需结合临床使用场景及相关指南;
3.关键要点:明确抗凝药物的使用剂量并论证合理性,同时分析抗凝药物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4.结果要求:需提供动物试验中血栓形成结果可接受性的支持依据,不能仅呈现数据无论证。
五、经导管三尖瓣夹:研究资料引用需 “先论证等同性”
若需引用同企业的经导管二尖瓣夹研究资料(要求设计、材料组成、生产工艺相同),需满足两大核心条件:
1.充分分析两者的等同性,不能直接套用;
2.结合三尖瓣的应用部位、解剖结构特点及血流动力学影响,综合评估对研究项目的影响,必要时补充三尖瓣夹产品的专属研究资料,避免 “一刀切”。
六、经导管心脏瓣膜输送系统改进:临床路径可 “简化但不缺位”
仅改进输送系统、产品其他部分无变化时,临床评价路径可按以下逻辑推进:
1.申请人需先分析改进对产品性能及临床安全性的影响;
2.重点评估现有临床前研究数据是否足以证明“改进不影响安全有效性”;
3.若分析结论可接受,且非临床资料、境外同类产品相同改进的临床数据能提供支持,可选择 “同品种路径” 进行临床评价,无需重复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
七、动物源性医疗器械:病毒灭活验证 “要求明确,资质灵活”
1. 工艺验证要求
需提交生产过程中 “病毒 / 传染性因子灭活、去除工艺” 的详细描述,以及对应的有效性验证数据或相关资料;验证数据来源可多样化,包括实验室验证、供应商提供、文献或历史数据,但非基于申报产品本身的验证数据,需额外进行适用性分析论证,确保数据与产品匹配。
2. 实验室资质要求
法规无明确的强制资质要求!对于常见且成熟的病毒灭活工艺(如有机物处理、射线照射、强酸处理等),可通过文献、历史数据,或结合生物学评价、免疫原性评价、临床评价等方式替代 “逐一实验室验证”,降低企业合规成本。
八、戊二醛消毒 / 灭菌医疗器械:残留毒性 “以生物相容性为核心标准”
目前行业内无公认的戊二醛残留限值和统一测试标准,判断残留毒性是否可接受的核心依据的是:
医疗器械样品按制造商规定的方法进行戊二醛消毒 / 灭菌后,需符合生物相容性要求;同时需严格遵循《GB/T 16886.1-201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 1 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中 4.3b) 的规定,全面考虑预期添加剂、工艺污染物和残留物的影响。
本文由广州佳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佛山浩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联合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