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射科设备 |
| 超声科设备 |
| 手术室设备 |
| 检验科设备 |
| 实验室设备 |
| 理疗科设备 |
| 急救室设备 |
| 儿科设备 |
| 眼科设备 |
| 牙科设备 |
| 妇科男科设备 |
| 灭菌消毒设备 |
| 医用教学模型 |
| 美容仪器设备 |
| 家庭保健器具 |
| CR病床 推车 柜 |
| ABS病床轮椅 |
| 医用耗材 |
新闻中心
医用镍钛产品研发应重点关注的性能及相关要求
前面有分享了若干镍钛相关的内容,如色彩斑斓的镍钛丝、热处理设备选择、镍钛杂质控制,接下来,我们回过来重新认识一下这个镍钛材料。当然,要了解镍钛,最直接的我当觉得是阅读标准,如ASTM F2063,当然也有国内的GB/T 24627,FDA还出了一个文件,Nitinol Technical Guidance,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细读一读。不管是初识镍钛,还是摸过许久,不知是否有某一时刻,会突然的想问一下自己:为什么用镍钛,背后的性能关键是什么,作为研发人我应重点关注什么?
医用镍钛产品研发应重点关注的性能及相关要求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拆解拆解”这个材料。
为什么选择镍钛?很多产品使用镍钛,并不仅仅因为“形状记忆”“超弹性”这两个炫酷词。我们先从痛点说起:对于血管支架:微创导入后,释放展开需要材质迅速恢复设定的形状,且在体内长时间暴露、承受重复收缩应力、血流冲击、弯曲、扭转。对于导丝:有些使用场景要求极高的柔韧性、抗扭转、抗折断性能。对骨科类产品:需要兼顾弹性、亲骨生物相容性、长期安全。镍钛在这些应用场景下其“必杀技”有如下:形状记忆:在低温或变形后可通过加热温度恢复到预先设定形状。超弹性:即使被弯曲、拉伸,在超过传统金属屈服极限后,仍可在卸载后“弹回”而不留下塑性变形。比如某些镍钛在拉伸状态下即便变形 > 5 %、6 % 或更高,仍可恢复。优良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蚀性:虽然“镍”本身常被诟病,但优质镍钛在设计、表面处理、合金成分控制上,已被广泛用于人体植入器械。总的来说,镍钛材料突破了“微创(极限压缩到导管)+复杂形变(顺应解剖)+长期植入(优良相容性和耐腐蚀性)”。虽说优点巨多,但是只关注优点,还不够,我们研发真正要盯的还得结合具体的产品应用环境,要可靠的。
背后的性能说到性能,不得不提到标准ASTM F2063,这是一整套对镍钛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从化学、物理、机械、熔炼都设定了最低框架。因此,对于研发来说,当你看到“医用级镍钛”时,首先就要想到的是ASTM F2063,给你供货的供应商能不能出具符合ASTM F2063的符合性报告,如果出具不了,那我们就要怀疑了,这是不是真“医用级”。(不过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出现,因为我们的前辈们早就告诉了我们应该在哪家采购)
应重点关注的性能要求首先是化学成分这是根源,镍的质量分数应在54.5~57%,余量是钛,最理想的当然是只有这2种材质,但是由于工艺固有属性,多少微微存在着一些额外的,不想要的元素,此称之为杂质,这此杂质应进行控制,为什么?因为这会直接影响相变温度,也会带来疲劳裂纹萌生、腐蚀、离子释放的风险。第2,是相变温度在医疗应用中,若镍钛用于超弹性状态(通常置于人体环境,约 37℃ 左右),那么其 Af宜低于或接近人体温度,使得进入体内后处于“奥氏体”状态,从而发挥超弹性。热处理工艺(如形状记忆预设、退火、冷加工)对材料的机械行为、转变温度、残余应力极为关键。第3,是机械性能拉伸极限、断后延伸率、疲劳寿命、屈服强度、弹性模量都重要。如用于支架产品,要保证在压缩和展开循环中不会产生塑性变形、不会累积损伤。还要关注疲劳性能,每一次的心跳都应该是一次周期载荷作用。
医用镍钛产品研发应重点关注的性能及相关要求
疲劳、腐蚀在植入环境中,镍钛不仅要“机械好”,还必须“化学/生物耐受好”。同时,镍离子释放也应尤其关注。表面处理是控制腐蚀和离子释放的关键。作为研发人,我们应要求:在成品状态进行腐蚀测试、疲劳测试、有毒金属离子释放测试。从法规视角,虽然 ASTM F2063 并非生物安全测试标准,但其化学、机械规范为基础。在 FDA 指南中提到,若采用符合共识标准材料,有利于器械提交。但最终器械仍须依据 生物相容性 测试、疲劳寿命、腐蚀寿命进行验证。第5,熔炼状态及加工镍钛为“形状记忆合金”,其制备、加工、热处理过程极为影响性能。比如从合金熔炼(真空感应或真空电弧)、热变形、冷加工、回复处理、形状记忆预设、再加工直到器械成型。材料中的夹杂、氧化物、碳化物等缺陷会成为疲劳裂纹萌生点。
医用镍钛产品研发应重点关注的性能及相关要求
作为研发人,当我们在评估供应商或者材料批号时,建议向供应商询问是否有“微观组织、夹杂检测报告”、“相变温度 (Ms/Mf/As/Af)”、疲劳寿命报告、循环次数测试数据(尤其是在支架类的高循环应用场景)。最后,分享一个在采购前或采购后应找供应商确认/索要的清单:1)COC,是否注明符合ASTM F2063的版本号2)化学成分是否在限值内3)相变温度是否适用于目标产品使用温度4)机械性能:拉伸强度、断后延伸率、弹性模量、超弹性应变能力5)表面处理情况:是否电解抛光、化学处理、氧化层?表面粗糙度、钝化层状态如何?6)熔炼状态:是否提供夹杂物检测、显微组织图、硬度7)批号追溯性:材料批号、热处理工艺记录
为什么要认真对待是不是写了“医用级”就万事大吉?镍钛丝或管材在支架、导丝产品里,是隐藏风险最大、也是突破性能瓶颈最重要的一个节点。如果材料参数模糊、批次间差异大、疲劳寿命没做、腐蚀释放没控制,那么器械可能在临床使用后出现早期释架变形、导丝断裂、金属离子反应、再手术甚至召回。这可不是“材质好不好”这么简单,而是“产品可否长期可靠、安全有效”的核心。
本文由广州佳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佛山浩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联合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