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设备 |
超声科设备 |
手术室设备 |
检验科设备 |
实验室设备 |
理疗科设备 |
急救室设备 |
儿科设备 |
眼科设备 |
牙科设备 |
妇科男科设备 |
灭菌消毒设备 |
医用教学模型 |
美容仪器设备 |
家庭保健器具 |
CR病床 推车 柜 |
ABS病床轮椅 |
医用耗材 |
新闻中心
“人造皮肤”在上海诞生
从上海组织工程研究与开发中心传来消息称,这个中心开展的“组织工程皮肤的体外构建、低温保存和临床应用”项目,已经创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造皮肤”。
据报道,一般烧伤和溃疡患者需要皮肤修复时,通常采用从患者自身采集皮肤、然后移植至受损部位的办法,但是被采集皮肤的部位会产生新的创伤。寻找和制造“人造皮肤”,一直是临床医学上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上海组织工程研发中心发明的“人造皮肤”技术,只需从患者身上采集一块一元硬币大小的皮肤,就能在实验室里“培养”出满足临床要求的“人工皮肤”,消除了传统皮肤缺损疗法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通过传统治疗手段无法修复的创伤,“人造皮肤”也可以弥补。“因为'人造皮肤’硬度适中,能像'布’一样被剪裁出任意形状。”项目完成人之一杨光辉博士介绍说,杭州一家医院上个月找到上海组织工程研发中心求援,他们在为一位头部皮肤受损患者完成自身皮肤移植后,发现患者头部大部分缺损虽已修复,但仍有细小的残余创面无法修补。多个修补方案失败后,这家医院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人造皮肤”上。这几天,研发中心用“人造皮肤”为患者实施了手术,补上了缺损。
由曹谊林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历时数年,选取上百种材料进行试验,最后甄选出“壳聚糖”作为“人造皮肤”的基质材料。壳聚糖来源于虾、蟹的外壳,成本低廉,而且可以在人体内降解,被人体完全吸收,减少产生排异反应的可能性。目前,“人造皮肤”项目已申请发明专利4项。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终身教授、著名整复外科专家王炜认为,“人造皮肤”的诞生,是对传统组织缺损治疗方法和模式的重大创新,为烧伤等皮肤缺损患者带来福音,同时也为全面突破人体皮肤缺损修复难题带来曙光。
本文由广州佳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