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设备 |
超声科设备 |
手术室设备 |
检验科设备 |
实验室设备 |
理疗科设备 |
急救室设备 |
儿科设备 |
眼科设备 |
牙科设备 |
妇科男科设备 |
灭菌消毒设备 |
医用教学模型 |
美容仪器设备 |
家庭保健器具 |
CR病床 推车 柜 |
ABS病床轮椅 |
医用耗材 |
新闻中心
我国利用现有设备开发类PET成像效果
Time:2011-11-1 9:55:53 Author:admin
我国利用现有设备开发类PET成像效果
说PET(正电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大概没几个人能懂,不妨这样说,这是专门用于肿瘤及其转移早期发现的大型医疗仪器,售价在千万美元以上,患者单次检查的费用即高达1万元。高额的检查费和设备费,令国内各大医院都对其望而生畏。可是,这种昂贵的成像技术确实有助于人们及早发现肿瘤,特别是发现对外科医生来说极其重要的肿瘤是否转移的蛛丝马迹,从而采取措施,便于患者全面康复。难道就没有既能达到同样效果又为患者、医院、国家省钱的方法了吗?
当04年日本学者TaroTakahara提出类PET概念,认为可以应用核磁共振达到与PET相近的成像效果。05年我国学者在北京的放射年会介绍与评价了这一观点。当时参会的深圳南山医院放射科主任高德宏立即感到机遇来了。回来后,他与沈比先、闫守芳一道就这个理论探讨现实中可行的做法。一般的核磁共振已经可以对常见的肿瘤及其转移能够做出判断,但显示率不太高,远比不上PET。但是把成像序列特殊处理后,经最大密度的投影重建,就能够得到类似PET的成像效果,叫类PET。经过大半年的反复试验与摸索,他们利用医院现有设备,在50多个自愿者的协助下,终于发现该图像的特点是对淋巴结、神经、腺体和肿瘤组织的显示极为敏感,对其它正常组织的显示不敏感,从而突出、立体、多角度地显示病变组织,主要用于头颈部及体部肿瘤周围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结合常规核磁共振检查,可以更准确地进行肿瘤分期。目前已在该院肿瘤科、普外等几个科室运用,反映良好。
高德宏、沈比先、闫守芳因为这项研究利用得以荣获2005年南山医院学术年会新技术新项目一等奖。
本文由广州佳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编辑